儿童思维的进步
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征是:
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非常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备非常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皮亚杰觉得7~12岁儿童的思维是是所谓具体运算阶段,实质上,也是同样的意思。
儿童在入学将来因为教学上向他们提出这类新的需要,就促进他们的思维水平开始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
小学儿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不是立刻达成的,更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第一,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在逐步进步,但仍然带有非常大的具体性。低年级儿童所学会的定义大多数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需要低年级儿童指出定义中最主要的本质的东西,常常是比较困难的。只有在中高年级,儿童才逐步掌握分出定义中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主要的东西和次要的东西,掌握学会初步的科学概念,掌握独立进行逻辑论证。
第二,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在开始进步,但仍然带有非常大的不自觉性。低年级儿童虽然已掌握一些定义,并能进行判断、推理,但还不可以自觉地来调节、检查或论证我们的思维过程。他们常常可以解决某种问题或任务,却不可以说源于己是怎么样考虑、怎么办的。这是因为对思维本身进行剖析综合是和内部言语的进步分不开的。只有在正确的教育下,教师指导儿童逐步从大声思维不断向无声思维过渡的时候,儿童自觉地调节、检查或讨论我们的思维过程的能力才逐步进步起来。
第三,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在不断提升,儿童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和抽象逻辑成分的关系在不断发生变化,这是它的进步的一般趋势。但具体到不同学科、不同教程的时候,这个普通的发展势头又常常会表现出非常大的不平衡性。比如,在算术教程的学习中,儿童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抽象水平,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进行抽象的考虑,但在历史教程的学习中,仍旧停在比较具体的表象水平上,对于历史进步规律的理解还感到非常大的困难。又如,儿童已能学会整数的定义和运算办法,而无需具体事物的支持,可是,当他们开始学习分数定义和分数运算时,假如没具体事物的支持,就会感到非常大的困难。
第四,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思维进步是一个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逐步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存在着一个重要转变点,这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一个比较明显的质变或说飞跃,这个质变发生的时期,就是小学儿童思维进步的重要年龄。一般觉得,这个重要年龄在四年级。当然,其中也有可变性。假如教育适合,重要年龄可能提前,有些教育性实验报告就指出,这个重要年龄可以发生在三年级;反之,假如没适合的教育条件,这个重要年龄也会推迟发生。
小学教师的任务在于有计划地进步儿童的言语,尤其是书面言语和内部言语,丰富儿童的经验,尤其是间接的经验,由于儿童的思维水平是在学会言语和经验的过程中达成的。当然,教学和思维进步之间的关系不是直线的、简单的,从学会言语和经验到思维进步是有一个量变质变过程的,而且这个量变质变过程又常常会因为学科的不同、教程内容的不同、儿童学习技巧和个人特征的不同而不同。